每餐吃飽飽,依然隱性飢餓?2022最新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告訴你

每餐吃飽飽,依然隱性飢餓?

💡EinFit - 雨辰營養師時間👩🏻‍⚕️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將「隱性飢餓」定義為:長時間維生素與礦物質攝取不足/慢性維生素和礦物質不足

在全球有超過 1/3 的人口存在這樣的問題,它可能並不會造成立即性的健康危害,而且在臨床徵兆及症狀出現之前,可能已經存在於個案身上很長的一段時間。

即使是已開發國家,看似沒有“饑餓”的問題,但仍會有不少“營養不均衡”或“營養不足”的狀況。

而長期的隱性飢餓一樣也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,舉例:長期缺乏維生素D,可能與許多疾病風險相關,例如骨折、骨質疏鬆、特定癌症、自體免疫疾病、憂鬱症等等。

 

依據台灣最新一期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(2017-2020)的結果顯示,以我們在青壯年(19-44歲)的年齡層為例,針對維生素D、維生素E、鈣、鎂,無論男女皆有攝取不足的問題;而在女性則普遍還有攝取不足的狀況。

 

 

而從統計顯示在熱量、蛋白質等三大營養素上台灣人普遍是沒有攝取不足的現象,維生素D和鈣的攝取不足狀況卻尤為嚴重。(青壯年女性飲食中維生素D&鈣質攝取足夠者甚至低於50%,不到一半的人!)可見我們在食物富裕的台灣,民眾的營養問題不在於“缺乏”,而在於“不均衡”。

- 那我們從日常飲食中如何改善這些長期營養素不足的問題?

- 必須學習『選擇食物』認識均衡飲食的六大類食物,辨別每天飲食中的食物類別是否均衡,瞭解自己缺乏的微量元素存在於哪些食物中,多多去攝取它!

 

*把握三要素:不加工、不偏食、不撐飽

  • 不加工:原型食物、天然食材多選擇
  • 不偏食:食物種類多樣化,避免每天都吃一模一樣的單一種食材
  • 不撐飽:每餐八分飽剛剛好

 

*飲食需求金字塔

由上至下來考量飲食的優先順序,依序照顧好每一層的需求。(如下圖)

 

飲食內容以均衡飲食金字塔來做分配,越下層的攝取量要越多,依序往上需求量遞減。(如下圖)

<圖片來源:董事基金會>

 

*名詞解釋:

巨量營養素(Macronutrients):醣類、脂質、蛋白質(意即三大營養素)

微量營養素(Micronutrients):維生素、礦物質

 

 

參考資料:衛福部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7-2020年

-

🌵看更多營養小知識:www.instagram.com/dietitian_yuuu/

🌵問問題?找LINE@: https://page.line.me/einfit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